在工控领域PLC模块PCBA常面临强电磁干扰挑战,导致信号传输错误、系统误动作等问题。为保障其稳定运行,设计高效的多层屏蔽结构至关重要。
一、屏蔽结构设计原则
(一)分层隔离干扰源与敏感电路
将PLC模块PCBA分为电源层、信号层、控制层和接口层等。电源层为干扰源,通过独立的电源屏蔽层,采用低阻抗的铜箔材料,将电源部分与其他电路隔离。信号层中,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布线,利用适当的隔离间隙与屏蔽墙,防止数字信号快速变化对模拟信号的干扰。在PCBA加工时,各层间的隔离需精准控制,以确保屏蔽效果。
(二)选择合适屏蔽材料
在多层屏蔽结构中,屏蔽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。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铜箔、铝箔、镀锌钢板等,铜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,适用于高频信号的屏蔽,但成本相对较高;铝箔轻便且价格低廉,但在低频段的屏蔽效果稍逊;镀锌钢板则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,适合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使用。在PCBA加工过程中,根据具体的屏蔽需求和成本预算,合理选择屏蔽材料,并确保材料的厚度和导电性能符合设计要求。例如,对于高频信号部分,可采用较厚的铜箔进行屏蔽,以有效衰减电磁干扰;对于一般信号部分,可使用铝箔进行屏蔽,降低生产成本。
(三)优化过孔设计
过孔是PCBA中连接不同层的重要结构,但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,过孔可能导致屏蔽不连续。设计时,减小过孔的直径和长度,降低其对电磁场的耦合效应。同时,采用“围栏式”过孔设计,在关键信号区域周围布置一圈接地过孔,形成电磁屏蔽“围墙”。在SMT贴片过程中,贴片元件的引脚尽量避免穿过多个屏蔽层,减少过孔带来的屏蔽薄弱点。
二、多层屏蔽结构实现方法
(一)构建多层屏蔽腔体
在PCBA布局基础上,设计多层屏蔽腔体,通常由金属外壳和内部的屏蔽隔板组成。金属外壳将整个PCBA与外界电磁环境隔离,内部屏蔽隔板根据功能区域划分,进一步增强隔离效果。在PCBA加工时,屏蔽腔体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屏蔽性能,需确保腔体的各个面紧密结合,缝隙尽可能小,以减少电磁泄漏。
(二)合理布置接地
系统接地是电磁屏蔽的关键环节。在多层屏蔽结构中,采用多点接地方式,每个屏蔽层都就近连接到地,形成低阻抗的接地路径。在SMT贴片阶段,贴片元件的地线应尽量短而宽,减少接地电阻和电感,提高接地效果。同时,在PCBA边缘设置接地端子,方便与外部接地系统连接,进一步降低接地阻抗。
(三)采用电磁屏蔽密封技术
在PCBA的接口和缝隙处,采用电磁屏蔽密封技术,防止电磁干扰通过这些薄弱环节进入或泄漏。例如,在屏蔽腔体的接缝处使用导电胶带或金属垫片进行密封;对于连接器和电缆入口,采用屏蔽电缆和屏蔽连接器,并确保其与PCBA的屏蔽层可靠连接。在PCBA加工过程中,严格控制密封材料的质量和安装工艺,保证密封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通过以上多层屏蔽结构设计,并结合PCBA加工和SMT贴片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,可有效提高工控PLC模块PCBA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,保障工控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控制。
因设备、物料、生产工艺等不同因素,内容仅供参考。了解更多smt贴片加工知识,欢迎访问深圳PCBA加工厂-1943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