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要谈NPI
一款新板从实验室到产线,往往被“打样—返修—再验证”反复折磨。真正决定上市周期的并不是设计本身,而是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”的能力,这就是NPI(New Product Introduction)存在的意义。在PCBA加工场景下,NPI服务被定义为:以可制造性为核心,对设计、物料、工艺、测试进行系统前置验证,确保首批量产即可达到直通率、良率、成本、交付四维目标。
二、NPI在PCBA流程中的位置
-
研发阶段:可制造性设计(DFM)评审
-
打样阶段:工艺验证(PV)+ 可测试性设计(DFT)
-
小批阶段:小批试产(PVT)+ 过程能力确认(CPK)
-
量产移交:控制计划、作业指导书、闭环反馈机制
NPI不是一次性动作,而是横跨设计—打样—小批—量产的连续验证链。
三、NPI六大核心模块
-
设计评审(Design Review)
• 叠层、阻抗、热仿真、应力集中点
• 器件封装与焊盘匹配度,极性器件防呆
• 关键网表与BOM的一致性检查 -
物料齐套与风险分析(MRA)
• 建立“物料风险矩阵”:生命周期、替代料、交期、湿度等级
• 对MSL 3及以上器件提前48 h烘烤并记录履历 -
工艺路线规划(Process Planning)
• 决定印刷、贴片、回流、波峰、选择性焊接、三防漆的顺序
• 对异形器件(连接器、散热器、屏蔽盖)制定专用治具方案 -
制程验证(Process Validation)
• SPI:焊膏体积、面积、高度三维量化
• AOI:元件偏移、极性、错件、桥连
• X-Ray:BGA、LGA、POP 空洞率<25 % 判定基准
• 首件FAI:全尺寸+功能一次通过 -
测试策略(Test Strategy)
• ICT:覆盖率≥85 %,针床可维护性评估
• FCT:边界扫描、烧录、老化、ATE脚本
• 建立失败模式库,自动关联维修指引 -
数据闭环(Closed-Loop)
• MES追溯:单板、料卷、治具、程序、温度曲线一一对应
• 现场异常<30 min响应,8D报告<24 h输出
• 量产前冻结ECN,版本切换零差错
四、NPI落地三阶段示例
阶段A:设计冻结前
- – 召开跨部门Kick-off,输出《DFM/DFT报告》
- – 设计师、工艺、品质、采购四角色共签“风险清单”
阶段B:打样+小批
- – 5–30 片打样:验证钢网开口、治具、程序
- – 100–300 片小批:统计CPK≥1.33、DPMO≤500
- – 同步完成《控制计划》《作业指导书》《维修手册》
阶段C:量产移交
- – 召开Go/No-Go会议,确认良率≥98 %、直通率≥95 %
- – MES导入量产线,工程师驻线3天,异常清零后撤离
五、常见陷阱及对策
-
设计变更未同步BOM → 建立ECN电子流,BOM版本锁定
-
替代料未验证可焊性 → 每颗替代料单独做DOE回流曲线
-
测试夹具交付晚 → 与夹具厂并行开发,NPI阶段即打样治具
-
湿度敏感器件超期 → 引入MSL看板,实时颜色预警
六、衡量NPI成败的四个KPI
- • 首件一次性通过率(FAI Yield)
- • 小批到量产爬坡周期(Ramp Cycle Time)
- • 早期失效率(ELFR)
- • 工程变更次数(ECN Count)
七、写在最后
在PCBA加工中,NPI的价值不是“多做一道检查”,而是把风险提前量化、数据化、系统化。1943科技将NPI视为“设计者与生产线之间的翻译器”,通过标准化模板+柔性化验证,把实验室创意稳健地转化为可批量复制的工业产品。让设计一次性落地,这就是我们理解的NPI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