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对于高温敏感元件,在SMT组装时应采取哪些特殊保护措施?

2025-05-06 深圳市一九四三科技有限公司 0

SMT组装加工过程中,高温敏感元件(如塑料封装器件、MEMS传感器、LED、电池、光学元件等)可能因回流焊的高温环境而损坏。以下是针对此类元件的特殊保护措施,从工艺、设备、设计到测试验证的全流程解决方案:

1. 低温焊接工艺优化

  • 选用低温焊料:
    • 采用SnBi(熔点138℃)、SnBiAg(熔点140-170℃)等低温合金焊料,将回流焊峰值温度降低至170-200℃,减少元件暴露时间。
    • 注意:需评估低温焊料的机械强度、抗疲劳性能及与PCB/元件的兼容性。
  • 优化回流焊温度曲线:
    • 升温速率:≤2℃/s,避免热冲击。
    • 保温段:延长150-170℃的保温时间(60-90秒),促进助焊剂活化,减少高温段需求。
    • 峰值温度:控制在焊料熔点+20-30℃,避免元件内部材料热分解。
    • 冷却速率:≤3℃/s,防止焊点脆化。

2. 局部加热与屏蔽技术

  • 选择性焊接:
    • 对高温敏感区域采用激光、红外或热风选择性加热,仅熔化目标焊点,避免周边元件受热。
  • 热屏蔽工装:
    • 使用耐高温胶带、陶瓷罩或金属屏蔽罩覆盖敏感元件,减少热辐射和热传导。
    • 示例:对LED封装区域使用石英玻璃屏蔽罩,反射90%以上的红外辐射。

SMT贴片加工

3. 预热与梯度控温

  • PCB预热:
    • 在回流焊前增加预热段(80-120℃),减少PCB与元件的热梯度,降低热应力。
  • 梯度温度分区:
    • 在回流焊炉内设置独立温控区,对敏感元件所在区域实施低温控制,误差≤±5℃。

4. 元件布局与PCB设计优化

  • 布局调整:
    • 将高温敏感元件放置在PCB边缘或远离大功率器件(如MOSFET、电感)的区域。
    • 避免将元件布置在热风对流死角或高温回流路径上。
  • 散热设计:
    • 在敏感元件下方增加散热过孔(Thermal Vias),通过PCB内层铜层导热。
    • 使用低热阻基材(如铝基板、陶瓷基板)替代传统FR-4。

5. 工艺流程调整

  • 分步焊接:
    • 先完成其他元件的回流焊,再对高温敏感元件进行手工焊接(如激光焊接、热压焊)。
  • 倒装芯片技术:
    • 对极敏感元件(如MEMS)采用倒装工艺,避免直接受热。

SMT贴片加工

6. 元件保护与固定

  • 临时固定胶:
    • 使用低温固化胶(如丙烯酸酯类)固定元件,防止回流焊时移位,固化温度≤80℃。
  • 防热涂层:
    • 在元件表面喷涂耐高温涂层(如聚酰亚胺),形成隔热层。

7. 测试与验证

  • 焊点可靠性测试:
    • 进行金相切片分析,检查IMC(金属间化合物)厚度(理想1-3μm),避免因低温导致的弱焊点。
  • 环境测试:
    • 执行高温高湿偏压测试(H3TRB,85℃/85%RH/1000h),验证元件在湿热环境下的稳定性。
  • 热冲击测试:
    • 通过-55℃至150℃的循环测试(1000次),评估焊点热疲劳寿命。

8. 供应链协同

  • 元件认证:
    • 要求供应商提供元件的耐温曲线(如JESD22-A113),确保与工艺匹配。
  • 材料替代:
    • 选用耐温更高的替代元件(如改性塑料封装、陶瓷封装)。

SMT贴片加工

9. 实时监控与反馈

  • 温度传感器植入:
    • 在PCB测试点或元件附近植入热电偶,实时监控温度曲线,误差≤±2℃。
  • SPC统计控制:
    • 收集关键工艺参数(如峰值温度、升温速率),确保Cpk≥1.33。

总结

通过低温工艺、局部加热、设计优化、分步焊接及严格测试,可有效保护高温敏感元件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成本、产能和可靠性需求,优先选择低温焊料与热屏蔽工装,并通过DOE(实验设计)验证工艺窗口。对于超敏感元件(如生物芯片),可考虑采用导电胶粘接替代焊接工艺。

因设备、物料、生产工艺等不同因素,内容仅供参考。了解更多smt贴片加工知识,欢迎访问深圳smt贴片加工厂-1943科技。